緣起
第一次見到她,就是在象山腳下的這間房子。
那是位在象山旁的小型社區住宅,就在台北最貴最繁忙的信義區邊陲。她總是笑稱,她家是蛋黃與蛋白的交界區。“當初買下這間房子,是希望能夠把爸媽接過來一起住,不過後來他們過世了,我繼續住老家,房子就一直是出租的狀態” 她說。
那天午後,大雨滂沱,把大家都淋濕了。我們討論著對這間房子的想法。屋內燈光有些昏暗,隔著紗窗,可以隱約見到那灰灰綠綠的象山,似乎就在不遠的前方。
<改造前>
動機
“那就繼續住老家也很好啊,把這間房子繼續出租,為什麼還要花一筆來錢裝修呢?” 每次跟客戶碰面,我們總是會聊聊裝修的動機,隱藏在動機背後的,其實是對未來生活的構想與盼望,那是初心,也是最重要的藍圖。
“我想搬來這裡住,在頂樓養雞種菜” 她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,吐出這句話後,領我們上頂樓天台。不同於屋內的昏暗,天台的視野,好寬廣;象山的輪廓,好清晰。雨後的天空,很藍,空氣瀰漫著清新的水氣。101大樓,就在不遠的前方。
使命
在那一刻,我們明白了。
從業多年,我們接觸過各種類型的案子。有豪宅,有高級辦公室,有商店。每個空間,各自肩負著不同的使命:為了彰顯氣勢,為了強調品牌形象,為了營業生財……等等。她的家,之所以存在,是要把她的心境,與環境融合在一起。無論外界如何張牙舞爪,這間屋子與她的心,都能保有屬於自己的安穩寧靜,波瀾不驚。
分析房子的現況,我們開始思考,怎麼做,才能夠把她想要的生活與心情,落實到實際的空間裡呢?
行動
於是,我們先把原本外推的陽台還原,讓客廳分隔出室內與室外空間,陽台的植物與前方的象山,一齊把綠意帶進屋內,空間的層次感就豐富了起來。她可以一早在陽台吃早餐,逗逗小文鳥,也可以睡前在陽台喝點小酒。
<改造前的客廳>
<改造後的客廳>
<改造後的客廳>
第二步,再把舊的廚房與和室拆掉,創造一個大廚房與用餐空間。父親的畫作,就在屋裡陪著她。記憶中母親的廚房,是一片溫暖鵝黃色。現在,她可以盡情地在廚房料理自耕的蔬果;在餐廳的一抹黃牆前,熱情招待親友,或是享受寧靜的晚餐。在象徵五餅二魚的吊燈之下,她的信仰,時時守護著這個家。
<改造前的餐廳廚房>
<改造後的餐廳廚房>
<改造後的餐廳廚房>
<改造後的餐廳>
最近,我們陸續收到她傳來的照片,有陽光從落地窗灑進來的那一刻,也有她在陽台曬被子的家常畫面。這幾天,則是疫情下在家辦公,在客廳佈置好自己桌子的照片。
這,就是生活最真實的模樣。
Comments